他写道:天之明莫大于日,故有目接之,不知其几万里之高也。
对于《系辞传》的作者来说,几种不同的涵义共居于天的名下也不是矛盾的。[[14]]也就是说众多的义理最终统辖于最高的义理即无、太极、一。
一方面,此理在普天之下具有绝对的主宰性,即所谓父子君臣,天下之定理,无所逃于天地之间。试看《系辞传》中所论的天: 《易》与天地准,故能弥纶天地之道。语息则默,默非对语者也。[[20]] 他以理义而言体用,理是作为形而上之体的主宰性而言,理体现在生活日用中又称义,即所谓顺理而行,是为义也。[[13]]可见,在程氏师徒讲学中,这就是一个令学者难以解悟的重大学术难题。
散之在理,则有万殊,统之在道,则无二致。[[24]] 《易传序》,《二程集》下册,第689页。未有弓矢而无射道,未有车马而地御道,未有牢醴璧币、钟磬管弦而无礼乐之道。
王船山反对豪强,更提出了分别自种与佃耕的办法:处三代以下,欲抑强豪富贾也难,而限田又不可猝行,则莫若分别自种与佃耕,而差等以为赋役之制。此盖以流金粟,通贫弱之有无,田夫畦叟,盐鲑布褐,伏腊酒浆所自给也。器是具体的东西,气是具体的东西所由以构成的原始物质。这个分析是深刻的,科学的。
连续性只是自然规律的一部分,所以说道大而善小。这样,王船山就在击破了主观唯心论之后更进行了反对客观唯心论的斗争。
虽然,苟有其器矣,岂患无道哉?君子之所不知而圣人知之。他对主观唯心论与客观唯心论的批判之深刻中肯,也可以说前无古人。故云‘天下有道,不可云‘天下有理。王船山论能所的关系道:境之俟用者曰‘所,用之加乎境而有功者曰‘能。
‘能‘所之分,夫固有之。他说:今夫农夫泞耕,红女寒织,渔凌曾波,猎犯鸷兽,行旅履霜,酸悲乡土,淘金、采珠、罗村羽、探珊象,生死出入,童年皓发,以获赢余者,岂不顾父母,拊妻子,慰终天之思,邀须臾之乐哉?而刷玄鬓,长指爪,宴安谐笑于其上者,密布毕网,巧为射弋,甚或鞭楚斩杀,以继其后,乃使县罄在堂,肌肤?削,含声陨涕,郁闷宛转于老母弱子之侧,此亦可寒心而栗体矣。王船山生长在湖南内地,他的思想与当时资本主义萌芽没有太多的关联,这也是可以理解的。道与理的意义很多,其意义之一是事物变化所遵循的规律。
王船山说:就气言之,其得理者理也,其失理者亦何莫非理也。而怀百钱,挟空卷,要豪右之门,则晨户叩而夕炊举矣。
[53]道是当然的准则,当然的准则只是一定之理,而理则不尽于一定。也就是说:此心念念不忘百物,而百物皆归入于我的认识之中,心中充满了对于物的认识,而一切物也都已被认识,也就是圣人之知,智足以周物[65]。
物之所由,惟其有可循之恒也。[59]天地无心而成化,故其体道也,川流自然而不息。唯物论则否认这种超越事物之上的道或理。[27]客观世界的存在完全不依靠主观的思维。他提出了许多光辉的论点。但天在行而心在后,却显而易见。
他说:目所不见,非无色也。性存而后仁义礼知之实章焉。
[38]理即是气之理,气当得如此便是理,理不先而气不后。直到清代末年,他的唯物论学说,才得到一部分进步人士的宣扬,起了很大的积极作用。
船山更有一切皆物之说:天之风霆雨露亦物也,地之山陵原隰亦物也,则其为阴阳、为柔刚者皆物也。这样的所谓道或理也就是西洋唯心哲学中所谓绝对观念了。
有某种事物存在,才有某种事物的规律,在还没有那种事物以前,是无所谓那种事物的规律的。[51]《读通鉴论》卷二十四。道之可有而且无者多矣。王船山在肯定了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之后继而指出,物质世界是有规律的,这规律存在于物质世界之内,不能离开物质而独自存在。
[9]他所提议的这个办法是维护小地主及农民的利益的。这样讲道、性、心的关系,其实是很神秘的。
而理即在气之中,没有离开气而独自存在的理。王船山对于豪强大地主持反对的态度。
[22]王船山驳斥这种谬论道:耳苟未闻,目苟未见,心苟未虑,皆将捐之谓天下之固无此乎?越有山,而我未至越,不可谓越无山,则不可谓我之至越者为越之山也。[12]《读通鉴论》卷三十。
船山对于中国古典唯物论的伟大贡献有其不可磨灭的价值。[6] 《读四书大全说》卷一。气载理,而理以秩叙乎气。何以说王船山是代表中小地主阶层的利益的呢?这从他对于当时社会各阶级的态度就可以看出。
二、王船山论物质与规律及其反对唯心论的斗争 王船山的唯物论思想有丰富的内容。船山反对唯心论的思想斗争在哲学史上发出万丈光芒。
在此,应该提到明代末年中国社会资本主义萌芽的问题。王船山在哲学上的成就是光辉的,是伟大的。
王船山又分别理的两层意义:凡言理者有二,一则天地万物已然之条理,一则健顺五常、天以命人而人受为性之至理。王船山虽然在基本上看不起商人,但也不忽视商人的作用。